- 发布日期:2025-05-21 11:22 点击次数:107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注:
知其白守其黑:白代表阳性事物,黑代表阴性事物。
忒,tè,差错。
无极,一,阴阳平衡结合态,阴阳和合,柔顺稳定。此处无极非指混沌本体。例: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谷,gǔ,谷水;例:上德如谷,大白如辱。溪入谷,谷入川,川入海。
器,qì,有作用之物。
制,zhì,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
割,gē,切断,截下,划分出来。
解:(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与基层的平民相处:)应该知雄守雌做天下的小溪,做天下的小溪那么就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就称得上复归于婴儿。应该把知白守黑作为天下事理的定式,把知白守黑作为天下事理的定式那么恒德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恒德没有什么差错那么就称得上复归于无极。应该知荣守辱做天下的谷水,做天下的谷水那么就恒德乃足,恒德乃足那么就称得上复归于朴。这种知荣守辱、处下不争的朴的品质,引申开来可以用来治理天下,圣人选拔官长时就要求他们必须有这种朴的品质,并且把它作为一条不可割舍的最基本的原则确立下来。
分析:
平衡和谐是立国之母。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弗盈知止还是持而盈之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治与不治。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上贤、贵难得之货、现可欲,必然导致基层平民的争、盗、乱。道家创立的“三知三守”(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和“三弗”(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的政治伦理,旨在通过上层社会的自我约束实现“无为而治”、建立“长生久视”的平衡和谐社会。可以结合道经第08章来理解:
第08章: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又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
上善如水,甲本作“上善治水”,应该是抄写者的笔误。
善,shàn,弗盈知止、处下不争,与整体之间保持平衡与和谐。例:上善如水。
又,yòu,作连词,强调持续不断状态。原文“有”。例: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静,jìng,一,阴阳平衡结合态,万物之始,万物之根,叫做复命,对应平衡和谐。先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不分阴阳的混成态,是天地之始,不是万物之始。例: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
常,cháng,阴阳平衡结合态,对应平衡和谐。例: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恶,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例:好恶。
众人所恶,“不争处下”为盈满不知止的人所恶。
几,jī,接近,达到。
居,jū,居处。
善,shàn,以……为善;例:居善地。
予,yǔ,给予。例:谓天毋已清将恐裂。
治,安定。
尤,yóu,过失;例:效尤。
解:上善如水:道以自然为法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保持着万物与整体在阴阳两方面之间总是处在平衡和谐的状态。水善利万物,而且总是与万物之间保持平衡与和谐,将众人所恶的不争处下作为居处,所以说水的这种特性最接近于道了。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与基层的平民相处:对待功劳应该像大地一样从不自居;心胸宽厚应该像渊潭一样深邃幽静;培元固本应该像上天一样慷慨真诚;说话应该讲求信用;公正应该保持和谐;做事应该重视能力;行动应该顺应时机。因为这种不争,所以不会有差错过失。
图片
作者:曰静2017,姓丘,名平,江西铜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